西门子(授权)代理|工控机
| 更新时间 2025-01-07 08:00:00 价格 请来电询价 品牌 西门子 型号 PLC 西门子 代理商 联系电话 18717946324 联系手机 18717946324 联系人 占雪芬 立即询价 |
西门子(授权)代理|工控机
我公司是西门子签约代理商备有大量西门子产品浔之漫智控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:西门子授权代理商
现货库存;大量全新库存,款到48小时发货,无须漫长货期
西门子PLC(S7-200、S7-200 SMART、S7-300、S7-400、S7-1200、S7-1500、ET200S、ET200M、ET200SP)、触摸屏、变频器、工控机、电线电缆、仪器仪表等,产品选型、询价、采购,敬请联系,浔之漫智控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
可以用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给定AR1内容。具体内容存储在MD100中。
3、指针赋值法
例如:
LAR1 P#26.2
使用P#这个32位“常数"指针赋值AR。
无论使用哪种赋值方式,由于AR存储的数据格式有明确的规定,因此,都要在赋值前,确认所赋的值是否符合寻址规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<3>
使用间接寻址的主要目的,是使指令的执行结果有动态的变化,简化程序是目的,在某些情况下,这样的寻址方式是必须的,比如对某存储区域数据遍历。此外,间接寻址,还可以使程序更具柔性,换句话说,可以标准化。
下面通过实例应用来分析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寻址方式,在实例分析过程中,将对前面帖子中的笔误、错误和遗漏做纠正和补充。
【存储器间接寻址应用实例】
我们先看一段示例程序:
L 100
T MW 100 // 将16位整数100传入MW100
L DW#16#8 // 加载双字16进制数8,当把它用作双字指针时,按照BYTE.BIT结构,
结果演变过程就是:8H=1000B=1.0
T MD 2 // MD2=8H
OPN DB [MW 100] // OPN DB100
L DBW [MD 2] // L DB100.DBW1
T MW[MD2] // T MW1
A DBX [MD 2] // A DBX1.0
= M [MD 2] // =M1.0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中心思想其实就是:将DB100.DBW1中的内容传送到MW1中。这里我们使用了存储器间接寻址的两个指针——单字指针MW100用于DB块的编号,双字指针MD2用于DBW和MW存储区字地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对于坛友提出的 DB[MW100].DBW[MD2] 这样的寻址是错误的提法,这里做个解释:
DB[MW100].DBW[MD2] 这样的寻址结构就寻址原理来说,是可以理解的,但从SIEMENS程序执行机理来看,是非法的。在实际程序中,对于这样的寻址,程序语句应该写成:
OPN DBW[WM100], L DBW[MD2]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事实上,从这个例子的中心思想来看,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复杂。但为什么要用间接寻址呢?
要澄清使用间接寻址的优势,就让我们从比较中,找答案吧。
例子告诉我们,它终执行的是把DB的某个具体字的数据传送到位存储区某个具体字中。这是针对数据块100的1数据字传送到位存储区第1字中的具体操作。如果我们现在需要对同样的数据块的多个字(连续或者不连续)进行传送呢?直接的方法,就是一句一句的写这样的具体操作。有多少个字的传送,就写多少这样的语句。毫无疑问,即使不知道间接寻址的道理,也应该明白,这样的编程方法是不合理的。而如果使用间接寻址的方法,语句就简单多了。
【示例程序的结构分析】
我将示例程序从结构上做个区分,重新输入如下: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输入1:数据块编号的变量
|| L 100
|| T MW 100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输入2:字地址的变量
|| L DW#16#8
|| T MD 2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操作主体程序
OPN DB [MW 100]
L DBW [MD 2]
T MW[MD2]
显然,我们根本不需要对主体程序(红色部分)进行简单而重复的复写,而只需改变MW100和MD2的赋值(绿色部分),就可以完成应用要求。
结论:通过对间接寻址指针内容的修改,就完成了主体程序执行的结果变更,这种修改是可以是动态的和静态的。
正是由于对真正的目标程序(主体程序)不做任何变动,而寻址指针是这个程序中要修改的地方,可以认为,寻址指针是主体程序的入口参数,就好比功能块的输入参数。因而可使得程序标准化,具有移植性、通用性。
那么又如何动态改写指针的赋值呢?不会是另一种简单而重复的复写吧。
让我们以一个具体应用,来完善这段示例程序吧:
将DB10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
在设计完成这个任务的程序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。
【数据对象尺寸的划分规则】
数据对象的尺寸分为:位(BOOL)、字节(BYTE)、字(WORD)、双字(DWORD)。这似乎是个简单的概念,但如果,MW10=MB10+MB11,那么是不是说,MW11=MB12+MB13?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,我建议你继续看下去,不要跳过,因为这里的疏忽,会导致终的程序的错误。
按位和字节来划分数据对象大小时,是以数据对象的bit来偏移。这句话就是说,0bit后就是1bit,1bit后肯定是2bit,以此类推直到7bit,完成一个字节大小的,再有一个bit的偏移,就进入下一个字节的0bit。
而按字和双字来划分数据对象大小时,是以数据对象的BYTE来偏移!这就是说,MW10=MB10+MB11,并不是说,MW11=MB12+MB13,正确的是MW11=MB11+MB12,然后才是MW12=MB12+MB13!
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,如果你在程序中使用了MW10,那么,就不能对MW11进行任何的操作,因为,MB11是MW10和MW11的交集。
也就是说,对于“将DB10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"这个具体任务而言,我们只需要对DBW1、DBW3、DBW5、DBW7、DBW9、DBW11这6个字进行6次传送操作即可。这就是单独分出一节,说明数据对象尺寸划分规则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的目的所在。
【循环的结构】
要“将DB10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",我们需要将指针内容按照顺序逐一指向相应的数据字,这种对指针内容的动态修改,其实就是遍历。对于遍历,的莫过于循环。
一个循环包括以下几个要素:
1、初始循环指针
2、循环指针自加减
2、继续或者退出循环体的条件判断
被循环的程序主体必须位于初始循环指针之后,和循环指针自加减之前。
比如:
初始循环指针:X=0
循环开始点M
被循环的程序主体:-------
循环指针自加减:X+1=X
循环条件判断:X≤10 ,False:GO TO M;True:GO TO N
循环退出点N
如果把X作为间接寻址指针的内容,对循环指针的操作,就等于对寻址指针内容的动态而循环的修改了。
【将DB10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】
L L#1 //初始化循环指针。这里循环指针就是我们要修改的寻址指针
T MD 102
M2: L MD 102
T #COUNTER_D
OPN DB100
L DBW [MD 102]
T MW [MD 102]
L #COUNTER_D
L L#2 // +2,是因为数据字的偏移基准是字节。
+D
T MD 102 //自加减循环指针,这是动态修改了寻址指针的关键
L L#11 //循环次数=n-1。n=6。这是因为,进入循环是无条件的,
但已事实上执行了一次操作。
<=D
JC M2
有关于T MD102 ,L L#11, <=D的详细分析,请按照前面的内容推导。
【将DB1-1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】
这里增加了对DB数据块的寻址,使用单字指针MW100存储寻址地址,同样使用了循环,嵌套在数据字传送循环外,这样,要完成“将DB1-10中的1-11数据字,传送到MW1-11中"这个任务 ,共需要M1循环10次 × M2循环6次 =60次。
L 1
T MW 100
L L#1
T MD 102
M1: L MW 100
T #COUNTER_W
M2: 对数据字循环传送程序,同上例
L #COUNTER_W
L 1 //这里不是数据字的偏移,只是编号的简单递增,因此+1
+I
T MW 100
L 9 //循环次数=n-1,n=10
<=I
JC M1
通过示例分析,程序是让寻址指针在对要操作的数据对象范围内进行遍历来
编程,完成这个任务。我们看到,这种对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的遍历是基于字节和字的,如何对位进行遍历呢?
这就是下一个帖子要分析的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实例的内容了。
联系方式
- 电 话:18717946324
- 联系人:占雪芬
- 手 机:18717946324
- 微 信:18717946324